/zh-CN/products-services/accessories /zh-CN/products-services/products

莲花效应

莲花效应(又称荷叶效应)描述的是某些具有极低润湿性(超疏水性)的表面的自清洁行为。液体,尤其是水,会从表面滚落,并带走污垢颗粒。

莲花效应这个名字从何而来?

莲花效应一词指的是植物莲花,它以其自洁行为而闻名。这个词是由植物学家和仿生科学家Wilhelm Barthlott创造的,他是第一个对这种效应进行科学描述的人,并为其在技术表面的应用铺平了道路[1]。莲花效应一词由 StoAG 公司注册商标。

莲花效应:雨水在叶片上形成快速滚动的圆形水滴
莲花效应:雨水在叶片上形成快速滚动的圆形水滴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莲花效应?

莲花效应被用于许多产品中,使清洁变得更容易甚至完全不需要清洁。例如,用于室外的外墙涂料或纺织品、玻璃板和屋顶瓦片。医疗设备上也有自洁性涂层,这样病菌就不会附着在上面,也很容易清除。

莲花效应可用于许多技术表面,如纺织品
莲花效应可用于许多技术表面,如纺织品
莲花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莲花效应利用了防水物质的表面化学性质(低表面自由能)和粗糙的表面纹理。例如,在植物莲花中,蜡状材料排列在叶子上的块状纳米结构中。蜡的低润湿性和水的高表面张力共同确保了水无法进入凹槽,因此液滴可以像球体一样从表面滚下。

 

Cassie和Baxter[2]科学地描述了粗糙、超疏水表面的润湿状态。

Cassie和Baxter的润湿状态示意图,这是莲花效应的基础
Cassie和Baxter的润湿状态示意图,这是莲花效应的基础
莲花效应可以用接触角来测量吗?

由于液滴在表面上的形状由接触角表示,因此测量这一变量通常适用于描述具有莲花效应的超疏水表面。 接触角大于90° ,材料被认为是不润湿的,接触角大于150° ,则被描述为超疏水的。


比简单的接触角更有意义的是滞后接触角的测定,它描述了润湿(前进角)和去润湿后退角)过程中接触角的差异。具有莲花效应的表面滞后接触角是很小的。滞后接触角可以通过对动态放大和缩小的液滴进行液滴轮廓分析来进行光学测量,或使用 Wilhelmy 方法进行动态接触角测量。后者测量的是固体浸入液体后被拉出时的润湿力。

 

是否所有水接触角非常大的表面都会出现莲花效应?

接触角很大并不能保证一定会产生莲花效应,使液滴从表面滚落。还有一种与此相反的是玫瑰花瓣效应 [3],即尽管接触角很大,但液体仍有很强的附着力。在这种情况下,疏水层之间的凹槽处充满了液体。哪种效应占上风取决于粗糙表面的化学和几何结构以及润湿条件。


测量疏水层凹槽处被液体润湿所需的压力尤其具有参考价值。对于此类研究,配备相机的表面张力仪是同时实现表面张力接触角测量的理想选择。

使用 Tensíío 张力仪测量凹槽处被润湿所需的力。液滴在金属配件和固体表面之间被压缩,液滴的曲率压力不断增大,直到粗糙表面的凹槽处被润湿为止,此时接触角骤然下降。
使用 Tensíío 张力仪测量凹槽处被润湿所需的力。液滴在金属配件和固体表面之间被压缩,液滴的曲率压力不断增大,直到粗糙表面的凹槽处被润湿为止,此时接触角骤然下降。
莲花效应的滚动行为可以直接测量吗?

液体从材料上滚落的行为可以通过滚动角来测定。这是指具有规定体积的定量液滴从表面滚落时的表面倾斜角,不是接触角。不过,通过将接触角测量仪器放置在倾斜装置上,这种方法可以与接触角测量相结合。

DSA25 液滴形状分析仪: 使用软件控制的倾斜装置测量滚动角的仪器
DSA25 液滴形状分析仪: 使用软件控制的倾斜装置测量滚动角的仪器
参考文献
  • [1]     W. Barthlott (2023): The Discovery of the Lotus Effect as a Key Innovation for Biomimetic Technologies. - in: Handbook of Self-Cleaning Surfaces and Materials: From Fundamentals to Applications, Chapter 15, pp. 359-369.
  • [2]     A.B. D. Cassie, S. Baxter, Wettability of Porous Surfaces. In: Trans. Faraday Soc. 40, 1944, pp. 546-551.
  • [3]    B. Bhushan, M. Nosonovsky M. (2012). Rose Petal Effect. In: B. Bhushan (Ed.): Encyclopedia of Nanotechnology, pp. + 2265-2272.